岳康园高区户间热平衡系统的初步应用与研究

发布日期:2021-07-06 09:19 浏览次数: 字号:[ ]

摘要:为了解决二次网“前端热、末端凉(水平失调),首层热、顶层凉(垂直失调)”的问题,构建新型数字化、智能化二次网热平衡系统,实现精准舒适供热,本文探讨了岳康园高区户间热平衡系统的架构、控制方案和室温估算技术,分析了户间热平衡系统的调控过程和运行效果,确定了后续完善方案。

关键词:热平衡;供热;调节;室温;节能降耗

0 引言

本公司于2019年10月对岳康园高区搭建了户间热平衡系统,开展户间热平衡的应用与研究。该系统由可调控热量表、集线器、集抄器和数据中心等部分组成,以热用户室温为最终调控目标。运行5个月以来,通过持续的调试和优化,已基本实现户间平衡,可随室外温度、二次供温等参数变化进行自动调整,运行稳定,节能效果显著,为后续精准舒适供热项目的升级优化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实践经验。

1 背景简介

岳康园高区由3幢公寓的高层部分组成,共7层(11~17层),2009年建成,包含49户住宅,采用散热器散热,总面积4131.4 m2,其中正常用热45户,报停4户,实际供热面积3829.27 m2,采用独立的换热机组供热,循环泵功率2.2 kW,额定流量20.5 t/h,2018-2019采暖季运行方式为工频运行。

2 项目内容

2.1 系统架构

户间平衡系统由可调控热量表、集线器、集抄器和数据中心等部分组成,可调控热量表内置调节阀,通过设定,可自动调节入户流量。本系统共49只可调控热量表,作为末端调控设备(也可以作为热用户的热计量设备)安装于住户进水管,由Enbus数据总线和集抄器进行通讯。集抄器通过4G数据通讯模块和数据中心进行远程无线通讯,实现温度、流量、热量和指令等信息的传输。热量表集抄管理软件运行于数据中心的数据服务器,通过互联网和集抄器保持远程数据通讯,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户间平衡系统架构

本系统的数据中心,用于可调控热量表的监控。数据中心安装热量表集抄管理软件、WEB服务模块、控制算法模块、室温软测量模块等,平台主页面如图2所示。




图2 软件监控平台主页面

本系统同时尝试采用室温软测量技术,即通过入户供回水温度、流量、房间供热功率和传热系数等参数与室内温度的内在关系,间接推算出用户室内温度,实现该技术在室温监控和户间平衡中的应用。

2.2 控制方案

供热的目的是要为用户提供舒适的室内温度。供热系统平衡是实现供热目的、节约运行的基础。各热力站(热用户)运行的实际热量与规定的热量不一致性称为热力失调[1]。为了尝试解决热力失调,本系统控制方案采用“质调节”和“量调节”相对独立运行的方式,由户间平衡系统实现“量调节”,由换热站二次供温自控系统实现“质调节”。同时,户间平衡系统提供流量指数和热量指数,指导换热站的经济运行。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2.2.1 量调节

为了实现各住宅的室温均衡,对入户流量应进行平衡控制,本项目采用流量分配系数L进行调节。

    L=(T2-T)/(T1-T)                                                  (1)

式中:L——流量分配系数;                            

           T——室内期望温度,一般设置为22 ℃;

T1——热量表二次供水温度,℃;

T2——热量表二次回水温度,℃。

可调控热量表按事先设定的流量分配系数L调节阀门的开度,阀门开度1小时纠偏一次,使系数L保持稳定。L一般取值为0.5~0.9之间,极端的当L=1时,此时默认T1=T2,热量表阀门将全开,当L=0时,阀门大部分时间将处于关闭状态。为了寻找供热量值Q=室内需热量q时的L值,本项目需要在前期进行相应的L值系数修正和数据分析,如下图3~图5所示。

 图3 10门1101室2019年月12月4日-2020年1月3日L值系数修正与运行数据记录

图3为岳康园10门1101室L值系数的修正过程与数据记录。该室在换热机组供热上游区域,且属于边户,流量较充足,初始设置系数L为0.80,经入户测温,室温可达25 ℃,经过多次修改后,最终设置系数L为0.75,后期运行数据变化见图4。

图4 10门1101室2月22日-3月23日运行数据记录

在2月22日将L值设定为0.75后,阀门开度在23%~30%之间动作。可以从图4看出,3月15日之前流量变化基本与阀门开度变化一致,3月15日之后流量变化对阀门开度变化较敏感。经分析,是因为3月15日之后受室外温度升高影响,各调节阀开度减小,且循环泵一直以45 Hz运行,导致流量富裕,压头增大所致。该房屋热量供应充足,室温均在24 ℃以上,目前户内期望温度为22 ℃。下一采暖季可尝试调降低L值设置、降低同环境下二次供水温度或降低循环泵频率等措施,探索更优化的运行方案。

图5 9门1502室2月22日-3月23日运行数据记录

图5所示9门1502室属于中间位置。上述调控数据说明,阀门开度的变化对流量的变化影响较大,且阀门开度在20%~25%之间动作,便可保证室内温度达到22 ℃,进一步说明该区域压头充足,供热效果好,同时对调节阀的测控精度要求也较高。目前该该户用调节阀可以满足测控要求,但后期对调节阀的控制算法还需进一步优化,以适应小开度下的调控相关要求。

2.2.2 质调节

二次网热平衡系统采用换热站平衡系统实现系统的质调节,即自动控制二次网供水温度。可调控热量表通过室温软测量获取每个住宅的室温估算值,并根据面积和室温设定值,计算小区的加权平均室温,并根据气象的室外温度给出温度指数,管理人员可参考该温度指数,确定二次网供温值。

本项目目前处于初期阶段,重点是对二次网的量调节、户间室温平衡和数据积累,后期将依据初期积累的数据完成对二次网的质调节。

2.3 室温软测量

室温软测量是内置在可调控热量表的一项重要功能,通过测量流速、供水温度、回水温度等数据,并结合建筑物特征、气候等参数,辅以入户测温、室温传感器的室温抽样,以及大数据回归分析等,对建筑物建立热传导模型,从而估测出室内的温度。

2.4 系统调控

岳康园高区换热机组供热区域为岳康园8号、9号和10号楼的11至17层共49户住宅,停供4户,实际参与调控的45户。本项目2019年11月4日投入运行,初期主要进行通讯网络的调试,安装和运行状态的排查,之后,设置每个住户的基本参数,设置室温设定值,设置流量调节系数L的初值、设置室温软测量参数初值等。

由于调控初期室温较高,室温设定值T按保守值设置,T=22 ℃。系数(L值)也按保守值设置,顶楼户为0.9,边户0.8,中间户0.7。室温软测量所需的参数均按二步节能建筑相关参数设置。

12月24-25日两天,户用热量表全开,平均室外温度为1.03 ℃,供水温度为44.58 ℃,回水温度为40.18 ℃,循环泵频率为45 Hz,日耗热量12.01 GJ,度日数热耗为1.77 W/(m2•℃),户表的流量与回温分布不均匀。经过2019年12月25日实地考察并入户测温,测温结果如表1:

表1:12月25日岳康园入户测温记录

房间号

房间位置

供暖方式

测温结果/℃

8门1703

顶户

地采暖

19.9

9门1502

中户

地采暖

24.1

10门1602

中户

地采暖

23.5

10门1201

边户

散热器

21.9

10门1701

边顶户

散热器

18.1

9门1701

顶户

散热器

21

8门1103

边户

散热器

20

8门1301

中户

散热器

21.5

9门1201

中户

散热器

23.9

通过入户测温发现个别用户家中存在散热器改地暖现象(如8门1703、9门1502、10门1602等),各住宅温度差异较大,入户测温边户与顶户温度分布在18 ℃到22 ℃(采集自边户10门1201:21.9 ℃、边顶户10门1701:18.1 ℃、顶户9门1701:21 ℃、边户8门1103:20 ℃),中间户温度分布在21 ℃到24 ℃(采集自8门1301:21.5 ℃、9门1201:23.9 ℃、10门1602:24.5 ℃)。通过入户调查,部分住户对暖气阀门进行了调整(关阀),仅开启卧室、卫生间阀门,更有用户家中阀门基本全关。

入户流量和回水温度是户间平衡调节的重要依据,可以分析出户间平衡状况,以及给出对应的调整策略,直接指导户间平衡调节[2]。通过调控平台获取的各户流量和回水温度数据,经过整理分析发现,岳康园高区存在典型的流量分配不合理、回水温度参差不齐的现象,部分用户流量在0.9 m³/h以上(如8门1101、9门1201、10门1502等),而另有部分用户在0.1 m³/h以下(如9门1301、10门1602、10门1201等)。如图6为开启控制前各户流量分布,图7为开启控制前各户回温分布。

         图6 开启控制前各户流量分布

         图7 开启控制前各户回水温度分布

本项目自12月4日开启自动控制,可调控热量表根据设定的系数L,对每户的流速进行调节,达到流量调节系数L的要求。至12月28日顶户边户与中间户室温差异减少了2 ℃,顶楼住户平均室温提高了2 ℃左右,基本与预期效果一致。经过2019年12月28日实地考察并入户测温,测温结果如表2:

表2 12月28日岳康园入户测温记录

房间号

房间位置

供暖方式

测温结果/ ℃

8门1703

地采暖

21.6

9门1502

地采暖

23.9

10门1602

地采暖

22.3

10门1201

散热器

22.9

10门1701

边顶

散热器

21.5

9门1701

散热器

23.5

8门1103

散热器

23.8

8门1301

散热器

21.2

9门1201

散热器

22.1

通过调控平台获取的各户流量和回水温度数据,中间户流量集中在0.3 m³/h以下,边户流量集中在0.6 m³/h以下,顶户流量基本在0.9 m³/h以上,二次总流量由18.5 m³/h降至16.5 m³/h,降幅为10.81%;中间户回温集中在38 ℃以下,边户回温在38 ℃到39 ℃,顶户回温在39 ℃以上,换热机组二次侧供回温差由5.2 ℃拉大至5.8 ℃,增幅为11.54%。经过以上测算,各户流量与回温分布已基本达到平衡,如图9为开启控制后各户流量分布,图10为开启控制后各户回温分布。

图8 开启控制后各户流量分布图 

图9 开启控制后各户回温分布

另外,图8中部分用户流量变化不明显,与调控预期相悖。经入户测温调查,发现存在自主关阀的现象(如8门1603,9门1602),主要原因是楼上住户为地采暖,地采暖传导辐射的温度,使楼下关阀户室内热功率充足或室温足够。

3 系统运行效果

3.1 设备与调控分析

岳康园高区在整个运行调控期间,49台热表上数率100%,自控率100%,设备运行稳定,计量准确。

根据室温软测量所估算出的室温以及抄表显示数据,小区已初步解决了垂直失调,基本实现了户间平衡的目标。本系统选取了两个不同时间的边、顶、中间户三个区域统计的供热数据如下表3、表4所示:

表3 岳康园高区边、顶、中间套三个区域用热分析表(2月13日)


平均室温/℃

应供面积/ m2

单位面积流量/( kg•h-1)

单位面积热负荷/W

边套

22.5

1201.5

2.5

22.0

顶套

21.8

600.0

10.9

45.8

中间套

23.9

2330.2

2.6

19.3

表4 岳康园高区边、顶、中间套三个区域用热分析表(3月26日)


平均室温/℃

应供面积/m2

单位面积流量/(kg•h-1)

单位面积热负荷/W

边套

22.9

1201.5

1.7

4.8

顶套

22.7

600.0

7.6

11.4

中间套

23.5

2330.2

1.6

4.4

2月13日室外温度为1~12 ℃,供水温度为44.6;3月26日室外温度为8~20 ℃,供水温度为29.5 ℃。表3、表4中数据表明,中间户的供热情况最为良好,3月26日平均单位面积热负荷4.4 W,平均室温达到23.5 ℃;楼顶用户的热负荷是中间户2.5倍左右,平均室温达到22.7 ℃;边户的供热功率比中间套高10%左右,平均室温达到22.9 ℃;虽然顶户用户的控制阀已全部打开,控制系统给顶层调配的水量和热量都远高于小区平均值,但其室温在整个小区中仍然是最低的。造成此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在于其特殊的房间位置和耗热特性,即使消耗了其他位置用户数倍热量,仍达不到小区平均室温。另外,室内温度平均在23 ℃,反应出系数L设定普遍偏高,还有进一步降低的空间。

综上,在开启了平衡控制以后,中间户和边户室内平均温度集中在23 ℃,边顶户温度平均提升了2 ℃,基本实现了户间平衡,避免了水平失调和垂直失调,达到项目预期效果。

3.2 耗电分析

从12月4日系统正式投用,循环泵45 Hz变频运行,截止至3月15日24点(100天),电耗共计2712.3 kW•h,0.274 W/m2,与去年同期(2018年12月4日-2019年3月15日)3 973.9 kW•h(0.401 W/m2)降低了1 374.6 kW•h,降幅为31.75%。若按一个采暖季150天计算,至少可节省电能1 989.4 kW•h,按0.65元/(kW•h)计算,可节省电能成本1230元。

电能节省的背后是二次流量的降低。通过计算可调控热量表累计流量,得出二次总流量变化曲线,该流量变化趋势与电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室外温度变化趋势相反,如图10所示:

图10自动调控后二次流量、循环泵有功电能随室外温度变化曲线

图10说明了自动调控效果显现,符合调控逻辑,且室外温度越高,有功电能节省的空间越大。经统计,总流量下降16%,总电量下降7%。如果没有调控,二次流量将基本维持在红线值18 t左右,有功电能将无法被节约。      

3.3 热能分析

2019年12月4日到2020年3月15日总耗热量为869.1 GJ(24.35 W/m2),平均室外温度为2.686 ℃,度日数热耗1.701 W/(m2•℃);去年同期总耗热量为1245.2 GJ(34.89 W),平均室外温度1.899 ℃,度日数热耗为2.015 W/(m2•℃),总耗热量下降了376.1 GJ,降幅为30.20%,度日数热耗降幅为15.58%,若按一个采暖季150天计算,估算可节省热能564.1 GJ,按28元/GJ计算,可节省热量成本15 795元。

3.4 室温软测量效果分析

本次挑选了两户具有代表性的住户安装室内温度传感器,并将室温软测量所估算的温度与室温传感器所测温度进行对比修正。就目前和室温传感器的比对结果而言,室温软测量和室温传感器的测量结果具有高度的相关性,60~70%的住户测量误差小于±1 ℃,剩余住户一般误差在2 ℃左右,详见表5和表6。

表5 岳康园高区9门1701温度对比表

9门1701

3月1日

3月2日

3月3日

3月4日

3月5日

3月8日

3月9日

室温软测量/℃

23.6

23.4

24.7

24.8

24.7

24.8

25.3

室温传感器/℃

24.1

24.2

23.3

22.6

23.2

24.2

23.5

表6 岳康园高区10门1701温度对比表

10门1701

3月1日

3月2日

3月3日

3月4日

3月5日

3月8日

3月9日

室温软测量/℃

19.8

20.2

20.1

20.7

20.4

21.2

22.0

室温传感器/℃

20.8

20.2

20.6

20.5

20.5

21.7

21.8

综上,室温软测量在绝大多数的工况条件下估算出的室温是准确的,受外界因素影响时,就会造成一定的测量误差,如用户开窗、关闭阀门、暖气片遮挡和更改散热方式等等。

4 系统应用调试后续计划

(1)由于调控后系统采用大温差小流量运行,按每平方米的水量配比小于调控前系统,因此二次网循环水泵的运行频率还可以适当降低(目前为45 Hz),以进一步节省电量。

(2)下一阶段将重点对采集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迭代,寻找不同室外温度下各户的热功率变化。通过对比分析入户测温或室内测温单元测温值,持续优化各户流量调节系数L,进一步节省热能。

(3)不断提高室温软测量的准确度。针对个别户户用调节阀全关,但室内温度依然可达到20 ℃的现象,很难通过室温软测量来预测温度,我们将对这些特殊用户进行独立分析和研究,寻找更为科学的解决方案。

(4)通过历史运行数据分析建模,不断拟合出换热站二次所需流量和供温曲线。下一阶段,计划将户间平衡系统与二次供温调节系统相连接,实现无人智能化曲线下发。

(5) 精细化管理方面,本系统除了实现对整个楼宇的户间热平衡这一重要功能外,通过对流量和温度的分析比较,还可实时掌握用户的停用热状态,是否存在恶意放水窃热等情况,极大方便后续监控和失水治理。

5 结语

本系统自2019年11月份投入运行以来,通过5个月的持续调试和优化,已基本实现户间热平衡,运行稳定,节能效果显著,且该系统采用控温差调流量的方式,可随室外温度、二次供水温度等参数变化进行自动调整,减少了对二次供温的依赖性,仅就此项目而言,相同极寒天气下二次供水温度峰值可至少降低5 ℃,为未来实现二次网低供水温度、大温差、小流量的供热形式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后续精准舒适供热项目升级优化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 方修睦.解决热水供热系统失调的技术发展历程及主要方法介绍.区域供热,2019.01期:58-65.

[2] 白卫东,梁育伟,等.热计量数据在二次网平衡调节中的应用.区域供热,2020.02期:9-13.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